
標準一:亮度
亮度是指投影儀的光通量,單位是流明,也是衡量投影儀光機及整體性能優劣性的關鍵指標,亮度充足的投影儀所呈現的畫麵清晰、顏色靚麗、對環境光倚賴小,反之則畫麵黯淡、畫質模糊。
誤區一:亮度越高越好
由於亮度直接決定投影畫麵整體質感,“亮度越高越好”也就成了最常見的誤區,殊不知,過高的投影亮度在播放時會直接刺激人眼,更易形成視覺疲勞,不僅如此,高亮度的投影往往造價更高,隻會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投入,目前家用投影亮度建議在1500-3000左右(白天需要拉窗簾是常態,並不是投影性能低下的表現)。

標準二:分辨率
投影分辨率決定著投影畫麵的單位像素點數量,直接決定了投射畫麵的清晰度和細節豐富程度,需要注意一點的是,在投射100寸以內畫麵時,標清(720p)與高清(1080p)畫質差距並不大。
誤區二:兼容分辨率=標準分辨率
這個問題估計即使是已經上路的很多“假司機”也傻傻分不清,這也是最常用的忽悠伎倆。標準分辨率是指投影儀投出的原始圖像分辨率,又被稱為真實分辨率和物理分辨率,而兼容分辨率則是指輸入分辨率的上限,舉個栗子:假設你用一款物理分辨率800*600的投影儀播放1024*768的視頻,最終畫麵分辨率為800*600。

標準三:對比度
對比度是指投影儀投射畫麵黑色與白色的對比值,也就是從最黑色到最白色的漸變層次,對比度越大,漸變層次越多,畫麵色彩也更加豐富,總之也是影響投影畫質的重要參數之一。
誤區三:動態對比度與原始對比度
因為使投影性能的關鍵參數,廠商為顯示誠意都會在產品介紹上將對比度標注出來,卻可以根據測量方式的不同,在動態對比度和原始對比度上大玩文字遊戲。動態對比度是投影機輸出全白屏幕與全黑屏幕時的亮度比值,而原始對比度則是采用ANSI 16點標準測量法(備注:ANSI標準由美國國家標準協會製訂,這一標準也是業內公認的權威標準),是16點黑白相間色塊中,8塊白色區域亮度平均值與8塊黑色區域亮度平均值之間的比值。從參考價值上來說,原始對比度更具權威性,不過很多廠商在參數規格上標注的都是動態對比度,要想獲知最真實的對比度信息,最好再查看一些產品實測信息。

標準四:投射尺寸
要說投影儀相對電視最明顯的優勢就是在投影尺寸上了,一般家用電視尺寸單位是55寸、60寸、65寸,而投影儀投射尺寸多為120寸、130寸甚至更多,超大投射屏幕可以輕易營造鋪麵而來的真實畫麵感和沉浸式觀影體驗,這也是人們熱衷投影儀的先決條件。
誤區四:忽略投射比例
在短焦投影尚未大量普及的今天,如果想要呈現百寸大屏體驗,投射比就成為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以120寸屏幕大小為例,投影儀一般需要4.5-5米之間的投射距離,而大部分家用投影的工作環境都在客廳中,這就牽涉到房間整體的布局和規劃問題。

智能電視/盒子資訊可關注智能電視網(www.dangbei.com),全國極具人氣的電視盒子及智能電視網站,提供電視盒子、智能電視、智能電視軟件等方麵的資訊、交流、答疑。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